励志句子经典的句子

最受欢迎的TED演讲: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

本文已影响 2.01W人 

最受欢迎的TED演讲: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

分享一篇最受欢迎TED演讲,全球著名创造力研究专家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2006年在TED的演讲,肯•罗宾逊是国际公认的开发创造力、人力资源方面的领导者。他和许多政府及国际组织世界500强公司共同工作,创立新的人才教育模式,开发创造力。肯•罗宾逊就创建一个呵护而非摧残创造力的教育体系展开讲述,幽默风趣,发人深思。“教育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Robinson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深刻共鸣,Robinson在TED 讲坛中的这次讲演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流传甚远,至今仍是TED 讲坛最受欢迎的讲演之一。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TED演讲视频如下:

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

演讲时间:2006年

——创造力研究专家肯•罗宾逊爵士在TED的励志演讲稿

早上好,各位!TED讲坛很棒,对吗?所有这些讲座让我接受了一场知识风暴的洗礼,事实上我也快乘着这股风返航回家了。

本次会议上贯穿着三个主题,我今天要谈的也正与此相关。

第一,人类的创造力。谈到创造力,这在之前所有的讲座和与会者所身上有着突出的体现,只是领域和程度有所差异罢了。

第二,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怎样发生?处在今天这个位置的我们是没法预知的。

本人对教育一向感兴趣,事实上我发现每个人都如此,你呢?我觉得这很有趣,如果你在一次宴会上说起自己从事教育行业——实际上,作为教育工作者,你并没有太多参加宴会的机会,老实说很少有人会邀请你,你也几乎从不回请对方,在我看来这真有点怪——不过当真的有一天你在宴会上,和别人谈天时被问起工作,你说自己从事教育行业,这时你会看到对方脸刷地一下冲满血色,那表情仿佛在说:“唉,天哪,一周就这么一晚出来玩,竟然还碰到一位老师!”但是你如果问起别人的教育背景,他们会恨不得用目光把你钉到墙上,因为同宗教、收入等因素一样,教育背景是对个人来说意义重要并且涉及隐私的话题,对不对?

我对教育的兴趣不是一丁点儿,大家都是这样的吧?我们之所以对教育投入的巨大兴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未来无从把握,而教育则肩负着引领我们前行的使命。想想吧,今年入学的孩子们要到2065年才会退休。即使掌握了过去四天中展示的所有专业技术,也没有人能够说清五年之后这个世界什么样。未来难以预料,但是我们仍然有义务去教育孩子们,令他们对未来有所准备。

第三,儿童所拥有的超凡创造性,或者说创新能力,是大家一致认同的,还记得昨晚Sirena的表现吗?她称得上是个奇迹!是的,她的确比较出类拔萃,不过如果放眼整个童年时期,可以说Sirena也并不是那般地与众不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懈努力的人,她通过这努力最终发掘出了自己身上潜藏着的才华。我个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才能,可它们却被成人无情地磨灭、埋藏了。在这里,我想谈谈教育和创造力,我相信在当今这个时代,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地位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理应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谢谢!(掌声)这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的支持。嘘……请安静一下,我们只剩下十五分钟了。

前些日子我听到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我喜欢逢人就讲。有个六岁的小姑娘在上绘画课,她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画着。可她的老师就觉得奇怪了:这个小姑娘以前上课从来没这么认真过啊!老师很好奇,于是走过去问小姑娘:“你在画什么?”“我在画上帝”,小姑娘答道。老师不解:“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小姑娘答道:“等我画好他们就知道了。”(观众笑声)

当我的儿子在英国四岁的时候—呃,严格说来,那一年无论在哪里他都是四岁—好吧,我儿子四岁那年参加了一次耶稣诞生记的戏剧排练。你还记得那个故事吗?哦,这可是部大戏,梅尔.吉布森曾经拍过它的续集,《耶稣诞生记II》,你看过没有?(译者注:事实上,梅尔吉布森曾经导演过《耶稣受难记》,传说耶稣遇难后获得重生,故作者在此幽默地将《耶稣受难记》称作《耶稣诞生记II》)不过James在那次戏剧里演的是Joseph(圣经中耶稣母亲的丈夫)这个角色,这令我们很兴奋,我们认定这是该剧的主演之一。 James Robinson 就是 Joseph!他都不需要开口说台词。但是你知道有个三个国王带着礼物来朝拜的情节,他们带来了金子,乳香和没药。当时我们坐在屋子里,这三个孩子依次出场。这三个四岁的小男孩头上带着茶巾,进了房间,放下礼盒。第一个男孩说道:“我给您带来了金子。”第二个男孩说道:“我给您带来了没药。”第三个男孩说道:“这是Frank送来的。”(根据圣经记载,第三个国王应该带来乳香,但是“乳香”的英文单词很长,念出来音很像“这是Frank送来的”,剧中小男孩不知道这个长单词,念了错误的台词)。戏演完之后我们问那个念错台词的小男孩:“你觉得你的台词妥当么?”,他说:“当然!干嘛这么问,有问题吗?”—原来孩子们的表演都是天真无邪的随性演出啊!

从这两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有临场发挥的本领。不知情,便即兴,孩子们可不是怕犯错误的人,你同意吗?当然,我并不是要说犯错误跟有创意可以划等号。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不做好犯错的准备,你永远都做不出有创意的事情来。可惜长大成人之后,曾经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慢慢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创新能力,变得畏畏缩缩,唯恐犯错。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