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句子经典的句子

褚时健老婆马静芬讲述褚橙的故事,褚橙肯定要做家族企业

本文已影响 2.17W人 

褚时健老婆马静芬讲述褚橙的故事,褚橙肯定要做家族企业

你听过的“褚橙”故事真实吗?看看褚时健老伴咋说

作者:王槊

摘自:中国新闻社

比起“褚时健”三个字的如雷贯耳,马静芬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多数公众而言都显得十分陌生——这位83岁的老人往往只有在被冠以“褚时健老伴”这个名头的时候才会为大部分人所知。

褚时健和马静芬虽然携手走过了60个寒暑,可周身气场却大不相同:褚时健所到之处必定有一群人前呼后拥,旁人皆以“褚老”敬称;马静芬则十分低调,似乎习惯独来独往,总是静悄悄地在人群外看着被镁光灯包围的褚时健,而人们更喜欢称呼她为“马老师”。

褚时健(右)与夫人马静芬

在哀牢山褚橙庄园举办的褚橙2015上市会上,被媒体围追堵截了大半天的褚时健显得十分疲惫,不得不拒绝了数家媒体的访谈邀约,而马静芬却悄悄地在褚橙庄园里打开了一间会议室,把几家无缘采访褚时健的媒体迎了进去,用整整一个小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褚橙的创办,未来的发展方向,再到两人的情感经历,马静芬回答得坦诚且事无巨细。

“说要种橙子很多人都出了钱,因为他们相信老头子做事没有不成功的”

虽然褚橙的创办经历早在大量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被“扒”得淋漓尽致,但从“第二当事人”马静芬的口中仍然能听到一些新东西。

当初为什么要种橙子,启动资金又从何而来?马静芬说,种橙的想法最早是褚时健还在狱中时就萌发的。当时褚时健的弟弟种了一些冰糖橙,送到狱中给他吃。褚时健吃过之后感到味道很好,又觉得自己还能出来,就决定种这种橙子。“当时没想那么多,做就做了,想的就是一定能成功,因为老头子(指褚时健)做事没有不成功的”。马静芬说,最难的时候莫过于创业初期。当时褚橙庄园所在之处几乎是一片荒山,只种植了一点甘蔗和冰糖橙,而最关键的是两人一来缺少资金,二来缺乏经验。

“启动资金里面,有我四年多的工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一点积蓄,剩下主要都是从别人那借来的。我们借钱的时候说‘有了就还’,人家说等有了再还,没有就算了。其实还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一定搞得好,一定会还给他们的”,马静芬说。

比起资金,缺乏种植经验是更大的难题。马静芬说:“当时决定搞冰糖橙,可是冰糖橙这个种类到现在都缺少专业的书目,市面上都是些脐橙和柑橘的书籍。我虽然以前是搞绿化工程的,但我种的是观赏树,没种过果树,所以只能自己摸索”。

今天褚橙香甜的口味也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形成的。马静芬说,所有遇到的问题中,橙子的酸甜度是最难控制的。“开始的时候口味不行,一车一车橙子拉出去扔掉,连扔的地方都找不到。后来我们慢慢摸索怎么提升甜度。品质不好的话,什么都做不到。”

马静芬说,褚橙的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会儿这种虫子来了,一会儿那种虫子来了,一会儿这种病来了,一会儿那种病来了,一会儿好久不下雨,一会儿雨又下多了”。

马静芬告诉记者,因为下雨的时机往往不从人愿,为此他们还请过半仙来做法。“不下雨了怎么办,请半仙来帮帮忙,下雨下太多了也请来做做。有时候也许是碰上了,真的就不下了。老头子不相信这个,但是雨下太多了,也只好催我赶紧找人来想想办法。那时候吃苦都不怕,最怕的是下雨。有时眼看要成熟了,突然来一场雨,果子都落在了地上。果子都没了,想吃苦还怎么吃?那时候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老天要这样惩罚我?现在状况好了,天就好像是在帮我,所以我永远记住一句话,就是天道酬勤。”

“我打了个横幅写上‘褚时健种的冰糖橙’,橙子就卖出去了”

褚橙上市会现场两人的大幅合影照片

褚橙的畅销与褚时健这个名字,以及这个名字背后的经历和声望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褚时健”三个字的加持,所谓的“褚橙”至多只是一枚好吃的橙子。但最早想到把两者捆绑在一起的并不是褚时健本人,更不是后来的各种电商网站,而是马静芬。

“那是2006年前后的时候,我们带着橙子去昆明参加展销会。当时我负责销售,展销会给了我们一块展位,我就考虑该怎么卖”。马静芬说,因为展销会全国很多人参加,还有外国人会进去,要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说清楚是什么事,于是她做了个红底白字的大横幅,写上“褚时健种的冰糖橙”。“老头子说‘不行不行,不能这么打’。他当时刚出来,害怕受到非议。我当时想,没关系,没那么严重,既然让他出来了,总要让他生活,不能让他饿死吧?就大着胆子这么做了。结果很多人一看是褚时健种的冰糖橙,就买点吃吃看,再后来褚橙的传闻就出来了。”

马静芬告诉记者,褚橙最开始就叫冰糖橙,后来注册了“云冠牌”商标,而褚橙是民间的说法,再后来“励志橙”的传说则是合作电商的主意。马静芬说:“我们两个人是不上网的,外孙女(任书逸)和外孙女婿(李亚鑫)留学回来才做了电子商务。”她说,褚橙最开始销售很困难。原来褚橙庄园所在之处也是个农场,也种了十几二十亩冰糖橙,但原来的农户没有管好,搞不下去了,才租给他们老两口。

两人来了管了一年,就好起来了。马静芬说:“当时产量还很低,一年大概也就两三百吨。两个孙女还没回来,就是老头子搞种植,我来管销售。当时很困难。当时橙子的品质达不到现在的水平。虽然第一年管的比原来的农户好一点,橙子也可以吃,可以卖,但是比现在差多了。”

马静芬说,很多橙树都是俩人一起种的,但一些报道中提到“两个人一起挑着担子去卖橙子”是没有的。她说,她和褚时健两人基本自己不动手,自己动手种的只有在门前带着孙子孙女种下的几棵树,主要是纪念意义。而在“褚橙”的故事被媒体大肆报道之前,两人也从没想过能获得如此成功。“如果当时就想到今天这样,很可能就搞不成了。因为如果一下子达不到,可能就心灰意冷了。”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