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禅理故事

26岁中药师已有老中医水平

本文已影响 1.31W人 

一般说到中医嘛,大家都会说越来越吃相,因为年纪越大,阅历丰富了,抓药才抓得准。

但是在新疆乌鲁木齐,有一位年近26岁的80后中医药师,却已经有老中医的水平。

丁伟,26岁,2009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也是在那一年,他成为自治区中医医院中药调剂室里43名中药师里的一员。中药调剂 室里的中药材,有十几大类共600多种,其中,光常用药就350多种。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中药材,仅记下名字就已经很让人头疼,而丁伟和他的同事们,不仅 要把所有药材名字烂熟于心,更是要用手一摸,鼻子一闻,就能准确说出名字。



鼻子一闻,就能说出是哪种中草药;抽屉一开,就取出患者所需的中草药;用手一抓,处方上所需的中草药分量不多不少……12月17日,在新疆中医医院门诊中药调剂室,记者亲眼目睹了中药师练就的一番好身手。

26岁中药师已有老中医水平

中药调剂室位于医院门诊楼一楼,推开门,一股药香扑鼻而来,一色乌木铜柄的药箱将400平方米的药房占得满满当当,数千个“药斗”上标注着各种药名:仙茅、麦冬、赤芍……

药柜前方,28名中药师手中拿着小杆秤,不停地往返于操作台与“药斗”间,熟练地拉开抽屉取药、称药、包装,只看到手在空中翻飞,动作娴熟自如。看见短缺的药材,还会随时提醒药工补上。

“人参是用根制药,金银花是用花制药,防风有挥发油样香气……”丁伟告诉记者,有许多中草药从外表上看很相像,但它们的功用却相差很大,如果中药师在识别时粗枝大叶,就很容易把它们搞错,这样,病人用了之后非但治不好病,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从接过一张处方,到抓出一剂中药,需要多长时间?丁伟给记者的答案是:“1分钟左右。”

“仅12月11日,调剂室就接到2226张方子。”中药调剂室负责人李伟介绍,算上周末,医院门诊患者抓药平均达到1200人次/天,多时 达到1680人次/天,加上病房400人次/天,中药调剂室每天出药量在13000~20000剂,约合3.5吨中草药。“一样的重量,块状药材只有一小 块,草类的就要一大把。这么多的中草药,就是几克几克地从他们手上出去的。”

配角

“抓药工作看似简单,其中的技术含量和付出的汗水,只有我们自己才明白。”丁伟介绍,上岗前,每位中药师要经历两三个的月专业培训,真正独 立调剂也是一年以后。中药师不但要把医生处方上的药味调剂清楚,还要对处方中的药量和配伍进行把关,药剂量多少,哪些中药不能相配伍,都必须清楚。

中药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每天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反而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他们的午饭要么提前,要么推后,全是从外面“叫饭”,在休息区20分钟轮流吃完。

中药师的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31岁的陈浩,至今已有五年的中药师从业经历。刚刚过去的11月,他个人的出药量达到13000多 剂,是28名中药师中出药量最多的。平均下来,每天从他手上出去的中药有600多剂,忙时达到700多剂。经过他手抓出的每剂中药,重量误差不会超过2 克。

“只要一上班,我们几乎都在行走抓药,虽然足不出户,可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20公里的路。回到家,根本不想动。”丁伟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

除了累,中药调剂室的中药师还要承受中草药带来的粉尘污染。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采访本上很快落了一层灰。

“冬天还好,出汗少些。夏天穿的白大褂,粉尘和着汗水,一天就黑了。”陈浩说,这些自己倒不怕,就怕夏天犯鼻炎。

采访过程中,记者一直站在操作台前,虽然没有跟着他们走动,却已经感到腿脚发软。但四处走动抓药的丁伟、陈浩和同事们却浑然不觉,仍敏捷迅速地穿梭在各个“药斗”前。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就是站在医生背后的配角,是幕后工作者”。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