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励志名言

沈十六:成长是件需要等待的事

本文已影响 2.75W人 

沈十六:成长是件需要等待的事


成长是件需要等待的事

作者:沈十六(前榕树下VIP作家,《中国城知旅》杂志执行总编)

有段时间,我读过一些真性情女人的专访、博客之后,内心突然很空虚。因为发现这世上,比自己有背景和学识的人多如巴蜀秀竹。看得多了,生出一丝无力。这种空虚,其实挺影响坚持写作这件事。

如果认定自己要写字的人,最好不要去比较和计较。比较容易使人受伤,想写字的人内心本就敏感,再看到自己认真写的文章,还比不上别人玩票性质的写作,怎么可能不郁闷。计较也很多余,想清楚就知道,其实是自己文笔上差了一截。如果真在意,就多读书和练笔吧,不要花心思在这上面计较。

毕竟,最难做到的事情是回到过去,不是成就将来。将来,是过了明天后天才能遇见,而今天,是可以努力获取成长的现在。

在写作这件事上,我很钦佩老一辈的文人。他们有风骨,气度,耐性,很讲究遣词造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有名气的文人,家境不错的都去留个学,视野开阔,兼具情怀,最难得是愿意在写作上花时间仔细琢磨。读起他们的文章,流畅自然,再揣摩又能感觉出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巧思。每一篇都是在生活中淘炼的金子,作者只是借了文字,把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他们也珍视自己的口碑,并不轻易下笔,若下笔必有好文章。

老一辈文人的文章很讲究观点和气质。好的观点犀利、一针见血,可化作匕首,刺透骨血,让人猛地痛醒。

如果把文章拟人,观点就像一个人的武器。刀叉剑戟各不相同,但都带着杀伤力。讲到气质,就更像一个人的本体。作者的个人魅力是能从文章中沁出来的,温柔算气质,幽默算气质,插科打诨也是气质。我想,一个好的作者应该凝练和塑造自己的气质。简单来说,文风是作者气质的外放,能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这是写作者的追求之一。

我很羡慕那些具有文字天赋的人,有天分的叙述,有天分的语言,有天分的视角。这是没有办法模仿的,如张爱玲,如小林多喜二。读他们的文字,神经会被吸引,并觉得兴奋,这是好作家的魅力吧。

不过,对于没有天分的我来说,学习写作最踏实的做法就是多读书。去读那些前辈的作品,让他们引导自己进步。写作没有捷径,如果有,那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回到之前让我空虚的阅读上,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真性情女人。

一个是京城有名的“痞女”洪晃。陈凯歌前妻,《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她的长篇我没来得及读,倒是把她博客、杂志文章和一些采访,都读了。对于她的观点和文风,我自叹弗如。

这世上,有些人需要经历才能感悟出好文字;有些人完全不用经历,就可以总结出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洪晃是前者。

当然,这可能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关。外公是著名的民主人士章士钊,母亲是毛泽东的英语老师、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继父是前外交部部长。12岁留学美国,接受系统的美式教育,回国后又经历过许多风波。

洪晃的短文读起来很过瘾,很像吃辣椒。呛,刺激,又不得不说是很好的调味品。是的,是调味品而不是主食,也作不得主食。可平常都吃腻了正儿八经的主食,自然要加一些调味品。我喜欢洪晃文字里透出的真性情,带着一股子大女人闯天下的劲儿,让人心生好感。

但没有人可以成为另一个洪晃。写作就是这样,如同齐白石曾讲过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道理,也是实话。实话总如锋芒在背,让人很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才是真实的生活。

洪晃并不是一天长成了现在的大妞洪晃,她也有着许多努力。只是,我们都没去在意。也许她的写作哪里是写作,更像是在记录自己。这份透着肆意的文字,来自过去几十年的不断成长和经历。

另一个真性情的女人是苏芒。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