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经典禅语

达摩经典禅语

本文已影响 2.82W人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达摩经典禅语分享给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达摩经典禅语

  达摩经典禅语精选

1. 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2. 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3. 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

4. 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

5. 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 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

7. 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心神向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8. 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9. 于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10. 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11. 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12. 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13. 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14. 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

15. 其七法者: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16. 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7. 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18. 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9. 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20. 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21.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达摩经典禅语欣赏

1. 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

2. 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3. 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4. 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5. 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

6. 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

7. 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8.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9. 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10. 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

11. 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12.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3.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

14.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15. 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

16. 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

17. 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18. 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

19. 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20.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21. 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

22. 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23.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24. 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

25.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26. 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

  达摩经典禅语

1. 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2. 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3. 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4. 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5. 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 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6.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7. 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

8. 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

9.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盘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10. 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 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柳.五者净灰.六者苏髇.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

11. 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12. 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

13. 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盘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14.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15. 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16. 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

17. 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18. 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9. 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盘常乐,由息心生。

20. 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21. 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22.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相关资料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