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句子经典的句子

吴文藻与冰心的爱情,幸福婚姻源于“和而不同”中“求同存异”

本文已影响 4.49K人 

  吴文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是社会学、人类学及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最早的提倡者与实践者。

吴文藻与冰心的爱情,幸福婚姻源于“和而不同”中“求同存异”

  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著名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诗人。

  谈及夫妻二人,除却在各自领域的成就“非凡”以外,二人的爱情同时也是值得称赞的一个“传奇”。

  1986年1月17日,冰心女士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论婚姻与家庭》中写到:

  “恋爱不应该只感情地注意到‘才’和‘貌’,而应该理智地注意到双方的‘志同道合’(这“志”和“道”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等),然后是‘情投意合’(这“情”和“意”包括生活习惯和爱好等等)。”

  或许,二人爱情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此,但“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却未必如文字描述的那么简单。

  可能,在“不同”中寻找“相同”,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所在。

  “我问他(吴文藻)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这是冰心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记载。

  1923年8月17日,冰心在燕大女校获“斐托斐”金钥匙奖学金后,乘坐美国邮船杰克逊号前往美国波士顿留学。在途中冰心拜托同学许地山寻找同在船上的好友吴梅(冰心在贝满中学时的同学,已自费前往美国留学)的弟弟吴卓,怎知许地山却误把吴文藻找来。

  吴文藻,于1922年毕业于清华,此时正在美国达特默斯学院社会学系学习,这次返校恰与冰心同船。正是许地山的无意“失误”,促成了后来吴文藻与冰心的爱情。

  在那次短暂的接触中,彼此给对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冰心看来,吴文藻与其他异性不同,没有对她刻意的“恭维”,反而在初次见面时,得知她没有看过拜伦与雪莱的书后,就坦言告诉她:“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而在吴文藻看来,冰心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傲气”,对他提出的带有批评意味的“建议”,坦然接受。

  也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的相见,让冰心对吴文藻产生了“区别”对待,在下船前同行留学生之间互留了联系方式,随后各自到达学校后互相问候中,冰心对他人的回复仅是简单应酬的话语,而给吴文藻却写的是一封信。

  而被她区别对待的吴文藻对她也十分用心,他酷爱买书与读书,每次买到关于文学的新书,看完后总会寄给她。她收到以后会紧忙用心看完并写信报告成果。就这样一来二去间,冰心的课外阅读量愈加广泛且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当老师得知这得益于吴文藻的“帮助”后,称赞道:“你这个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学者”,老师对吴文藻的赞扬,让冰心暗生甜蜜。

  冰心在入学2个多月时,因为旧病(肺气枝扩大)复发,住进沙穰疗养院,吴文藻因与冰心学校间距离较远,未能及时前去看往,随后在年假期间特意去慰问冰心,二人的情意在此期间慢慢的升温,只是互相间都未曾言明。

  1925年春,在波士顿的中国留学生要为美国朋友表演《琵琶记》,冰心特意邀请吴文藻前来观看,最初吴文藻因功课较忙不能前往,并向冰心致歉,谁知在表演完的第二天吴文藻还是抽身前去波士顿看望冰心,隐藏的情意在此,展露无遗。

  1925年夏天,在当时考取硕士学位需要掌握第二门外语,吴文藻与冰心不约而同的前往绮色佳的康耐尔暑期学校补习法文,书信来往两年的二人在此确立恋爱关系,冰心表示:“自己没有意见,最后决定在于父母”。

  1925年秋,吴文藻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业,在此期间二人关系更为密切。1926年夏,冰心在威尔斯利研究院获取硕士学位后,回国应邀去燕大任教,在她回国前吴文藻特意写信让冰心带给家中父母提亲,但是冰心父母没有给出回应,这种情况一度让二人甚是困扰。

  1928年冬,吴文藻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后第一时间前往上海(冰心的父亲当时正在上海海道测量局任职)向冰心家里提亲,在这一次会面中他得到冰心父母的认可,随后不久他在征得自己家中长辈的同意后,二人在上海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在此期间他接受了燕大与清华的任教邀请)。

  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与冰心在燕大附近的临湖轩举行婚礼,由司徒雷登主持,参加婚礼的客人为燕大与清华的同事及好友,婚礼十分简单全部花费仅为34元。

  二人的婚姻是“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的产物吗?

  对于“情投意合”这一点这两个人是肯定符合的,从恋爱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二人都喜欢看书属于有共同的爱好和习惯,同时更关键的是二人在婚前拥有足够的感情基础,这一点在冰心看来也很重要,正如她在《论婚姻与家庭》中写的:“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而没有恋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其次,关于“志同道合”二人也是具备的,毕业后都从事教育事业,都有为国家发展尽自己一份力的心,属于“志同道合”的范畴。

  或许,有一部分现代人认为“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的婚姻与爱情是幸福的,就像狄更斯说的:“大凡爱情是相互的、诚挚的、志同道合的,婚姻就毕竟是美满的”,但二人并没有完全符合标准。一个致力于社会学,一个致力于文学,一个热衷于学术研究,一个热衷于文学创作,这在“志同道合”上又是存有一定差异的;在“情投意合”上,除了感情基础外一个喜欢看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一个喜爱文学方面的书籍,爱好也并不完全相同。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在当前社会存在于很多婚姻爱情中的问题,部分也是由此产生的。就像林语堂对于婚姻的看法一样,人与人之间本就存在必然的差异,这种差异我们无法抹灭。一旦一方追求完全意义上的“相同”,只会徒增烦恼,消磨感情。

  无论是在爱情选择中,还是在婚姻生活里,在大体方面保持一致,其余方面求同存异,才是最佳的心态。都喜欢看书就是“相同”,又何必约束彼此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都从事教育、都愿为国效力就是“相同”,又何必在意以哪种形式?

  “在燕大教学的将近十年的光阴,我们充分地享受了师生间亲切融洽的感情。我们不但有各自的学生,也有共同的学生。我们不但有课内的接触,更多的是课外的谈话和来往。”这是冰心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对婚后最初生活的描写

  吴文藻与冰心结婚之后便住进燕大专门安排给二人的新居,1930年冰心的母亲与吴文藻的父亲相继去世,冰心的父亲与吴文藻的母亲随后来到燕大与二人生活在一起,不久冰心的弟弟及妹妹也来到燕大上学,那些年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温馨且幸福,在此期间冰心生下儿子吴平及女儿吴冰。

  婚后,吴文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有时甚至会忽略对家人的关注,在《我的老伴——吴文藻》文中记载着两件事,一是冰心偷偷将吴文藻摆放在桌上关于她的照片换成阮玲玉,吴文藻竟好几天都没有发现;二是一次赏花时,吴文藻在思考问题,冰心告诉他眼前的丁香花是“香丁”,他“敷衍”的回复原来是“香丁”花,在二人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吴文藻也知道自己的“错误”,曾对学生说过:

  “我花在培养学生身上的精力和心思,比花在我自己儿女身上的多多了。”

  冰心对此一方面怀有一定的“抱怨”,另一方面出于“志同道合”也表现出了理解与支持。因为她懂他的理想,懂他的心思,所以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感情,因为他这一切所作所为的意义,何尝不是她也想要达成的“意义”?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在婚姻与爱情中的意义。

  “志同道合”与“情投意合”对爱情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价值观”对爱情的影响。类似于吴文藻与冰心之间出现的问题,因为“价值观”类似,所以这些问题没有影响感情。然而一旦“价值观”不一致,或许这些问题很容易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