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句子经典的句子

马云王健林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过工作?

本文已影响 2.3W人 

马云有一次演讲时,现场有观众提问:马总,你每天飞来飞去的,累不累?

马云王健林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过工作?

是啊,我也好想问这个问题,马云这样的富豪每天辛苦工作,他们图什么?

要说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已经富可敌国,三辈子吃喝玩乐也花不完;要说为了名,他今天拜会这个领导,明天拜会那个总统,已经够出风头了;要说为公益慈善,《2014年的胡润慈善榜》上,他已经以145亿元捐赠额刷新了中国慈善纪录……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

阿里巴巴出了点什么状况,他都得想尽办法解决应对:一会说淘宝偷税漏税,被工商总局约谈;一会说淘宝卖假货,得出来搞个打假誓师大会;他到处去演说,提了个未来三十年的“五个新”——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能源,结果被各种批评和不解,比如哇哈哈的宗庆后就说他胡说八道……

听说其他商业富豪更忙,更拼命:

李嘉诚,每天6时起床,8点到办公室。

柳传志每天5点起床,运动一个小时,开始工作。

李彦宏雷军,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

朋友圈里有人晒出王健林的日程表,令人嘘吁:王健林有一段时间一天要飞两个国家,三座城市,飞行6000公里,在飞机上也没有闲着,要跟部下研究项目……

他都那么成功了,还这么折腾,不累吗?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才明白,原来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思维格局出了问题。我们总是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比如工作:我们都设定的这个前提是“我们不喜欢工作,因为工作是辛苦的!”;比如好生活的标准:我们设定的前提是“衣食无忧,吃喝玩乐过一辈子”……

可我们从来没问过,这个预设的前提,真的对吗?别人是这么想的吗?

在马云这样的富人眼里,他预设的前提跟我们常人想的也许完全不一样:比如他搞淘宝,是想用淘宝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他搞支付宝,是想用支付宝改变金融领域的服务体系;他创办湖畔大学、搞乡村教师计划,是想改变现在的教育方式……人家觉得这才是他的乐趣或者使命所在,所以每天飞来飞去,并不觉得累,或者那份使命感告诉他再累也要去做。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价值观吧,从初中学政治到大学学马哲,一直在讲这个东西,可直到现在才有点小感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工作只是为了活得更好的一种手段而已。

可对有些人来说,工作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视工作为事业,所以对工作乐此不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累”。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各有各的追求,无所谓对错,只是成就的人生不一样。

上学的时候,哲学老师一直努力教导我们要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可学完了以后,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去思考过?

为什么一个班的同学,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那一刻,大家的起点都一样,但过了十几年,同学一聚会,却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同学,有的飞黄腾达变身富豪,而且财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有的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而有的却还是原地踏步的屌丝?

不一样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导致对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不一样,最后反映在行动层面上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同样,在感官层面上对工作的累与不累也会不一样。

我们普通人总是用否定和消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就像开篇问马云每天这样飞来飞去累不累一样,我们首先认定了工作是辛苦的,然后这种否定性思维使我们陷入“穷人思维”的状态:面对工作,我们觉得是无奈甚至是痛苦的,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消极待之,不会再思考工作中能创造的机会。

而马云这样的富人,他们则是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工作整合在一起,同样是工作,他们乐在其中。

“穷人思维”又让我们一开始就先预设了这样的假设:社会很复杂,人心很险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去冒险。于是我们会做出自我保护的判断:不要冒险!对自己没有利的事,何必辛苦去做!长此以往我们的人脉资源、社会资源调动起来就非常困难,这样的格局让我们很难把事业做大。

而那些成功人士的“富人思维”告诉他们要积极进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去解决困难;遇到机会的时候,敢于放弃现有的舒适,去抓住机会。

我想这也许就是穷人和富人最根本的差别,价值观的差别!

所以,立志成大事者,我们首先得树立像富豪们那样的价值观:把自己活成一棵大树,大树向上枝繁叶茂,为人们提供庇护;向下根部深入泥土,更紧密连接这个世界。天黑下来,或雨停后,树荫下的人会离开,而你只要目送他们离开,等待下一位来遮荫避雨的人,享受过在一起的那段美好,就够了。我想以这样的价值观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方不枉此生!

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