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句子经典的句子

来西塘古镇,听那些“行善”的感人故事

本文已影响 2.25W人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用这句话形容西塘古镇,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本文不与读者描述这些水乡景致,只分享镇上人的德行故事。

来西塘古镇,听那些“行善”的感人故事

古时,西塘镇上有一家小店,一天打烊时,掌柜看见一个乞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热心的店家让他进屋休息,却遭受乞丐婉谢。于是,善良的掌柜从店里拿了一卷竹帘挂在屋檐上,为乞丐临时搭了个小廊棚。

第二天一早,掌柜开门时,发现廊棚下的乞丐已经不见了踪影,店铺门前的柱子上,却留下两行清晰的字迹。“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

西塘古镇

乞丐的一句感恩祈福,深深地触动了老掌柜,他找来了镇上的木工、瓦匠,在自己店铺门前,建起了一间通往河边的廊棚,小小的屋檐变成宽大的廊棚。从那以后,人们在廊棚下,晴天不晒,雨天不湿,过往的人们都喜欢在此停歇,原本生意平淡的小店也变得越来越兴旺,沿街的商户们受到启发,纷纷在自家门前修起了这样的廊棚。

廊棚成了古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字排开紧密相接的廊棚,傍着小桥流水,出现在了江南烟雨中。至今,老掌柜与乞丐的故事,仍然流传在这条廊棚下,被西塘人津津乐道。

如今,廊棚下又多了新设施:各门店白天开门后,店主便把卸下来的门板搭成长板凳,供人们坐下休息。在长廊下,每隔一段,就会看到一个不锈钢保温桶,上面写着“免费供应开水”。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杯免费的热水,让人的内心也不禁温暖了起来。

西塘古镇民居

西塘有句老话,“人生行善三件事,修桥铺路建廊棚”。

在古镇1.0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4座西塘人修筑的石桥,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胥塘河上建成的卧龙桥。胥塘河是西塘的一条主要河流,水深河宽,人们往来主要靠舟船摆渡。

明朝时,镇上的居民,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但是木桥又高又窄,遇到雨天,桥面湿滑,经常有人跌倒落水。一次,一位孕妇走过桥顶,由于难以掌握平衡,失足跌入河中,不幸去世。

傍晚的西塘古镇

当时,桥的西面住着一位名叫朱公传的竹篾匠,他目睹了这一幕,内心十分悲痛,立志要将木桥改造成石桥。按照当时的造价,建一座石桥要几千两银子,仅凭篾匠的收入,造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朱公传对造桥行善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卖掉了自家的房屋,剃度出家,法名“广缘”,希望通过化缘募得造桥的银子。外出化缘时,他不求米面,只求人家施舍造船用的材料。十多年的时间里,广缘和尚走遍了江浙一带。

四处化缘,长年奔波,严重损害了广缘和尚的身体,最后,积劳成疾的他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广缘指着自己屋子里的木柜,含糊不清地反复叨念:石料,石料……周围的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明白他的意思。

广缘圆寂后,两条大船开到了西塘,船主人一进镇里,便打听广缘和尚的住处,镇上的人告诉他广缘圆寂的消息后,船主人十分懊悔。原来,广缘和尚几个月前向船主人订购了两船造桥用的青石,船主人备齐石料后,按照广缘和尚所说的地址送了过来,却没想到广缘已经圆寂,石料的余款尚未付清,这可该如何办?

西塘古镇夜景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广缘临终前挂念的正是这两船青石。大家在他的僧房木柜里,找到许多散碎银子和铜板,拿到钱庄一称,正好折合三千两银子。于是,镇上的管事用其中的钱给船主结清了石料余款,又组织镇里的人为修桥捐款,在家同心合力下,把座桥建起来了。

这就是卧龙石桥的来历。它已成为古镇人心目中的一座道德丰碑。几百年间,广缘和尚舍已修桥的故事,让一代代西塘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总是主动地把“行善”二字挂在心头,落实到行动上。

每年农历四月,西塘的七老爷庙会都十分热闹,镇里的水上戏台会连演三天大戏。四月初三早上,西塘人就会早早地聚集在庙里,迎接七老爷每年一次的巡游。

七老爷姓金,在家排行老七,大家都尊称他为“七老爷”。明崇祯年间,西塘一带遭遇大灾,田地颗粒无收,百姓只能靠树皮、草根为生。一天,镇外驶来押运皇粮进京的船队,运粮官就是七老爷。

夕阳下的西塘古镇

七老爷来到西塘,见昔日繁华的商埠一片荒芜,镇上人人面露饥色,家家无米下锅,如果再没有粮食,西塘就会闹出人命。心地善良的七老爷心中十分纠结,船上的稻米可以拯救西塘,但私分皇粮可是杀头大罪,七老爷思前想后,一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七老爷向船上的士兵下达命令:皇恩浩荡,朝廷准许赈灾放粮。于是,西塘的百姓得救了。

但是,那有“皇恩浩荡”,只不过是七老爷为赈灾放粮“假传圣旨”!所以,自知性命难保的七老爷,就在雁塔湾投河自尽。

灾荒过后,为了感谢七老爷的救命之恩,西塘人在雁塔湾旁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挽救全镇人生命的七老爷。传说,农历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的生日,所以西塘人每年都要在这个时候举办庙会,为七老爷庆贺寿诞。

300多年来,庙会的习俗在这里从未间断,七老爷的故事在西塘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