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名人故事

80后作家蒋方舟的成长故事:我不曾历经沧桑

本文已影响 2.55W人 
80后作家蒋方舟的成长故事:我不曾历经沧桑
提到青年作家,如果你还停留在郭敬明韩寒时代的话,那你真的是老了。在这个作家故事里,我们要讲述80后作家蒋方舟的成长故事:我不曾历经沧桑。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中国青年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从7岁就开始写作,9岁时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陆续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开设专栏,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2005年,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2008年考入清华大学。2012年6月,蒋方舟从大学毕业,并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没有那么张狂,对于早期的成名作,她说 “我妈骗我说,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要写一本书,这是国家的规定。”于是在她九岁的时候,这本为了毕业的作品集横空出世了。蒋妈妈是个网络作家,有自己的专栏,但是每天一篇实在太难了,于是编辑建议她女儿可以开一个专栏。就这样,在2001年,蒋方舟有了自己的专栏——正在发育。这名字取的太正确了,生理心理都在急速发育的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在飞快的改变。 “每篇的稿费是200块,我觉得好多啊。”她算了一下,自己一个月的专栏收入就超过了父母的工资,于是她弄了家庭收入排行榜,讲自己排在第一位, “这个榜刚贴到墙上就被我爸给撕掉了。”少女时期的她对于名利这种虚无的东西是看中的。媒体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代表,在她刚成名的时候自然是时时尾随,但是时间长了,也就没有当初那么热衷了。蒋方舟说那时候是失落的,心里会想“有时怎么一个月了都没有媒体来找我呢?”所有人的高中生活都是灰色的,因为有高三。即使有了自主招生,蒋方舟的日子也没轻松多少。在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笔试结束后还要加写一篇议论文。这是一种怀疑,毕竟这年头的才子才女不多。最终还是在下降60分,别人纷纷的议论中考入了清华。不过清华大学的好处就是每会有很多破格录取的人,你是今年热点,也是明年黄花。清华大学时期的主基调是失望,这是一种必然。毕竟大学这个词是幻想了12年的集合,你可能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放了进去。蒋方舟也不例外,“失望肯定是一个主基调。但到了大三,我已经从大一的那种震恐的看不到希望的情绪中慢慢恢复了。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读书的时候,有人会跟她讨论文学,有人会注意她的发言,不过大部分的时候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终于在2012年毕业后,蒋方舟没有选择继续学业而是直接工作。有人说她如果出国的话可能会是下一个刘瑜,我们旁人不清楚她自己的想法,又何必要给她设计发展路线呢。2013年她出版了《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不免想到聂鲁达的《我承认我曾历经沧桑》。野心还是有的,年纪的增加不代表野心的失去。年轻人有点事业心挺好。不管她到底如何,总之蒋方舟就这么优哉游哉的继续生活,写文。说她是榜样,不是说她要做公知,要代表别人发声,要每天关注国家命运。她说她要关注每一个微小的个体,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这是难能可贵的。说她是榜样,不是因为她年少成名,让人喟然长叹,然后对自己的孩子素质教育。榜样可以膜拜,可以学习,但不需要复制,因为你是你。我们只是希望蒋方舟能够一步步走向成熟,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记忆是最不可靠的。对于自己来说,是宁可信其有;对于听的人来说,是宁可信其无。(电视访谈中)撒谎的记忆让每个人都很高兴:观众很高兴觉得自己融入了天开云散的催眠境界;主持人很高兴得到了一段劲爆的历史;讲述者本人最高兴,可以继续甜蜜地和撒谎的记忆相依为命。心灵干枯的人偏要写下充满感情的文字;满脸胡子的大汉偏要伪装成小女子;不擅讲笑话的人偏要讲笑话,为的是挣一口气,显示自己够复杂,够文学化,够多样化,用于填补自己的不够自信的那一面。——蒋方舟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