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创业故事

韩寒《三重门》简介、读后感和经典语录

本文已影响 2.2W人 

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至今销量500多万册,曾经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韩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激动着、愤怒着、抗争着、改变着,透过那些犀利的、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灵光闪现。

韩寒《三重门》简介、读后感和经典语录

下面转载一个80后女生的读后感,分享一些《三重门》里的经典语句

15年前读过巴金、矛盾、贾平凹、路遥等文学大家的小说后,中国的小说似乎进入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许多小说诸如网络小说之类写得庸俗肤浅、平淡无奇,重字数而轻质量,读者味同嚼蜡,浪费时间。于是我再也无看小说之兴趣,10余年来再未阅读小说,读得更多的是散文、哲理性文章、政论性文章。近日在网络无意搜索,屏幕上跃出韩寒小说《三重门》,随意看了一章,没想到,用词犀利尖锐,用喻形象幽默,感悟富含哲理,于是阅读兴趣大涨,用时两日一口气将21万字的内容一扫而光,读到引人入胜处,连连叫好,看到讽刺幽默处,哑然失笑,阅至纯真唯美处,悠思从前。至此难以自禁,遂写下自己之感触,以平复胸中的激动之火。

“三重门”一词之隐义,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第17章“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两封信——两张纸条他都带来了,开了柜子找出来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难过,既舍不得又凶狠地把纸撕烂,边撕边说:‘什么——三重门——去你的——我——’这时脑子突然聪明,想起万山说过‘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礼记·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仪礼、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决定把苏珊忘记。”第二次是第20章“雨翔低头慢慢走着,到自己班级门口时,遥望见整齐排列的三幢教学楼的三个楼梯走道,前后相通的,是三重门,不知道高一背了处分,还能不能升高二。”两次的出现都令人有些费解,第一次出现的《礼记·中庸》中的三重“仪礼、度、考文”本意是说,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不过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似乎与文意无较大联系;第二次出现的三重门也让人产生较多理解,有人认为此“三重门”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有人认为应当是“小考、中考、高考”三次考试,也有人认为此“三重门”为“人生之门、心灵之门、爱情之门”。其实正如韩寒自己所说,“他是写到十万字的时候才拿这个题目充数赚取噱头的,应该没什么具体的含义,我们不能用深刻去体会肤浅。”但综观整篇小说的文意,我更倾向于“三重门”是指“人生之门、心灵之门、爱情之门”的说法。

开门,关门。从最初开启生命之门的那一刻起,直到有一天生命的脉搏停止跳动,生命之门就彻底关上了,人的一生,几乎天天都是在开门与关门、进门与出门中度过的。美国作家莫利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小说中雨翔的第一重门是人生之门,包含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道门”。

雨翔自幼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加上其父的影响,从小就被誉为“神童”,成为父母炫耀的工具,然而这位“神童”却严重偏科,文科长于理科,在家庭之中父母对他的关爱也更多的是表现在考一个高分,进市重点学校。为此不惜重金购买所谓的提高智力的药,花5000余元请家教帮助补课等,我们不能说父母这样的期望有何过错,所有一切的一切,既不是学校的错,不是教师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体制之错,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重学历轻能力、高分低能的社会氛围中,考一个好的分数,进一所好的学校将使未来踏入社会之门的起点更高,正因如此,雨翔的家庭之门更多的禁锢了雨翔自由的心灵,只能是被逼着做自己并不喜欢、对自己的能力的提升并无多大帮助的考试。

迈入学校之门,雨翔并没有感受到迈入知识的海洋,正如韩寒在后记中所说,当前的学校教育就是“穿着棉袄洗澡”,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如此重压之下,却不能实现洗澡的目标,不能洗净身上的污浊。中国的教育固然是严密的,是筛选智者的不二方法,可是应试教育的方式,又怎能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又怎会适合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才式教育”真能培养出人才吗?全面发展最后的结果可能导致的是全面平庸。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了解历史,思考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才,专才并不反对其他各科知识,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永远想不通许多除考试外这辈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数的人为什么还要被逼着去学……当前云南的教育状况和20年前的上海的状况何其相似,素质教育提了30年,却举步维艰,依然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魔圈”,人们依然找不到除了考试外更好的评价和选拔方式。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状:学校难以留住真正高素质的教师,新加入的教师也大多是在无法找到其他工作的状况下才勉为其难的拿个教师资格证养家糊口,许多教师中真正有能力的人也纷纷逃离,剩下的大多是只会教学生如何考试的“考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考一个高分,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有的地方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极端,他们认为不是不提倡应试教育吗?干脆放任不管,对教师、学生的考评也走走过场,没有激励机制,好坏一个样,大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育的种种乱象,让人不得不担忧20年后中国还有没有真正的专家和大师,还有没有支撑中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人才。当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关注改革,进言献策,不断改进,使我们每一个孩子踏入学校都能因材施教,学到有用的知识,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

小说中雨翔大多在家和学校,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不多,只有去周庄和南京旅游以及家教时才接触了一点,但却充满了对社会的许多不良现象的尖锐批判。人们生活在一个一切向“名”看、一切向“钱”看的浮躁的年代:有如马德保之类本身能力不高,靠写打工文学却不能出版的沽名钓誉者,混入教师队伍;有如梁梓君之类任何事情都用钱铺路,甚至中考作文题都能提前得知的富二代;有为了孩子考个高分,实质却没多少实际意义的家教市场的欣欣向荣;有帮助雨翔进入市南三中的腐败官员;有同学、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还有三轮车师傅和卖走私劣质货的同学的欺骗;更有学校为了金钱而放宽招收条件等等。这一切社会的阴暗面无不真实的反映出人们道德的滑坡和无尽的贪欲,时刻腐蚀着国家的大厦。

名利、贪欲促使人们浮躁,使人们疯狂,谁又能真正静下心来,推开心灵之门,走进自己的心灵,看安放灵魂的真空,听心脏寂寞的跳动。人们在无谓的争吵、互相防范和勾心斗角中,关上了自己的心灵之门,并挂上一把心灵之锁,甚至丢了钥匙。为博得susan的青睐而互相争宠的罗天诚与雨翔、害怕雨翔夺去她语文课代表的沈溪儿、为显摆自己而与雨翔交恶的钱荣、为抢得版面而争争吵吵的文学社成员、为自认为的失恋而痛和背上处分而难以承受的雨翔,最终一个个角色都孤独寂寞的离雨翔而去,雨翔也孤独寂寞的消融在夕阳里。其实一道心灵之门,可以不必多么精致,一切在于自足,在于彼此的幸福快乐,不必在心与心之间,竖起一道冰冷的墙,我们应该找一个时间,真正安静下来,凝视它,将它擦亮,微笑着将心门打开,让亲人、朋友在在你的心灵一角躺下,幸福,瞬间抵达。

爱情往往折射一个人的灵魂,当它掺入了物质、名利等各种欲望,这种所谓的爱情也就充满了庸俗与背叛,正如钱荣与姚书琴的爱情,结局自然是短命的。成年后的爱情,大多沾染了尘世的烟火,掺杂了现实的种种考量,但却是最真实的爱情。少男少女的爱情是一种脱离人间烟火、朦朦胧胧、理想化的爱情,这种爱情是那么的纯真唯美,不食人间烟火,但却经不起现实的摧残和打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往往一个小小的误会,也可以将维系爱情的那根细线折断。雨翔与susan的爱情,缘于一个美丽的邂逅,每天相遇的微笑,彼此之间没有甜言蜜语,但却最终凝结成一份纯真的爱,让人向往,回味无穷。两人初中毕业后,susan想与雨翔进入同一所中学,故意少做了5道选择题,不进市南三中,但现实的愚弄,雨翔在镇长的帮助下进了市南三中,弄巧成拙,从这一刻起,他们的爱情注定只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悲剧,最终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而结束了,或许雨翔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后来的结果如何,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小说也以雨翔无法承受心灵之痛而逃离,消融在夕阳里而结束。

一部小说,不仅要有思想性,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还须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取胜,当然,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炼准确、用喻的形象幽默、富含哲理的感悟等其他的辅助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三重门》这部小说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